>>专家介绍
尹薇,硕士研究生学历,陕西省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,陕西省营养学会理事、陕西省营养学会科普巡讲专家。
吃芹菜能降血压吗?喝白粥到底养不养胃?牛奶、羊奶、骆驼奶,哪个更有营养?这些老百姓自己总结或者流传的“养生健康食谱”,到底是真是假?本期“老有‘医’靠”邀请到陕西省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尹薇,围绕老人常见饮食疑问逐一解答,帮助大家避开谣言陷阱。
芹菜真能降压吗?
不能单独起到降压作用
在不少老年人眼中,芹菜似乎成了天然的降压药。但这种说法是否科学?尹薇指出,芹菜可以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,但指望靠单一食物“降压”,是不科学的。
尹薇表示,芹菜中确实含有一定的钾元素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和维持血管弹性,这对血压的调节是有帮助的。但“帮助”并不等于“治疗”,“芹菜并不是药物,它不能替代正规治疗,也不能单独起到降压作用,不要盲目轻信所谓食疗特效。若已有高血压,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服药,同时通过科学饮食进行辅助调控。”
展开剩余77%尹薇强调,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,饮食控制的核心在于整体膳食结构的调整,尤其是钠摄入的限制。国家推荐标准为: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、钠摄入量小于2000毫克,建议老年人在饮食上坚持少油少盐、规律三餐、控制体重等综合措施,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,才能真正实现血压平稳。
白粥真的养胃吗?
虽易消化,但未必养胃
不少老年人早上起床后,第一件事就是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白粥,觉得这样“顺口、暖胃”。然而,尹薇提醒:白粥虽易消化,却未必养胃。
“很多老人一早空腹喝白粥,觉得舒服,这种舒服更多来自温度,而非营养。”尹薇解释,白粥常由精白大米熬制,这种精细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大量流失,营养密度较低,并不能真正起到滋养作用。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或血糖波动大的老年人来说,空腹喝白粥更要谨慎。尹薇指出,白粥的血糖生成指数(GI值)很高,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,这对糖尿病人来说并不友好。
那么老年人如果胃口不好、消化不良,还能不能喝粥?尹薇建议,可以将白粥进行“营养升级”:“在白粥中加入鸡蛋碎、蔬菜末、黑木耳、南瓜丁、豆腐碎等食材,不仅丰富口感,还能提升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。”
每天一个苹果,医生远离我?
健康饮食靠均衡
“每天一个苹果,医生远离我”,这句耳熟能详的健康口号,让苹果成了老年人餐桌上的“健康守门员”。但尹薇指出,苹果虽好,但营养价值不应被神化。
“苹果果肉中的营养成分相对温和,并不突出,反而果皮中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。”尹薇表示,很多人吃苹果习惯削皮,其实就错过了它最有营养的一部分。
不过,尹薇也提醒,靠吃苹果来保健康并不现实。健康的关键在于整体饮食结构是否科学、食物种类是否多样。一项权威膳食指南建议:成年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、每周25种以上,才能达到营养素均衡。水果种类要多样化搭配,苹果、橙子、猕猴桃、蓝莓等都应轮换食用,避免营养单一。
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?
吃多了伤心脑血管
在不少老年人的观念中,猪油是滋补的代名词,甚至有老话说:“一勺猪油顶五副药”。尹薇表示,有些老人喜欢猪油、牛油,但动物类脂肪和植物类脂肪到底哪个健康一直是存在争议的。但科学研究表明,食用大量的动物类脂肪,一定是对心脑血管疾病非常不友好的。
尹薇解释称,猪油、牛油等属于动物性脂肪,这类油脂含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。大量研究已证实,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,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她说:“我们过去缺油水时,猪油是宝贵的能量来源。但现在人们饮食普遍富足,如果还长期大量使用动物油,会带来脂代谢紊乱、高血脂、甚至脂肪肝等问题。”
尹薇建议老年人每日油脂摄入量应控制在20克到30克之间,并注意品种多样化,不要盲目追求传统经验或流行食疗。推荐优先使用植物油作为日常烹调用油,这些油类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对心脑血管更为友好。
牛奶、羊奶、骆驼奶,怎么选?
认真看懂营养标签
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牛奶、羊奶、骆驼奶,许多老年人常常陷入“选奶难题”。尹薇建议:与其盲目追捧“稀有奶种”,不如认真看懂营养标签,按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。
“很多人以为羊奶、骆驼奶更补、更贵就更营养,其实并非如此。”尹薇表示,从营养成分上看,这三种奶类的核心营养素——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等——相差不大。牛奶依然是最基础、最经济、最普适的优质蛋白来源。至于近年来颇受追捧的骆驼奶,尹薇指出:“骆驼奶含某些微量成分略高,但总体营养差异不大。”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:老年人每日摄入300-500毫升奶及奶制品,包括液态奶、酸奶、奶粉等。她建议,老年人在挑选奶类产品时,应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、低脂或脱脂、标签清晰的正规产品,并根据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合理安排摄入。“不是越贵越好,而是最适合你身体的才最有营养。”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
发布于:陕西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