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改写
这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块微小碎片,它如同被镶嵌在深邃的时光里,成为一种难以触及的谜团。由于了解此事的人极其稀少,岁月轻易地将它掩埋在了无声的角落,直到某一天,谜团终于被揭开。而揭开这层谜幕的,恰恰是其中一位亲历者——蒋纬国。
这一切,得从1948年那个寒冷的冬季谈起。
对蒋纬国的父亲——蒋中正来说,进入冬季的那段时间,他的处境可谓危如累卵,内外夹击、四面楚歌。东北战场的失败,淮海战役的困局,黄百韬和黄维指挥的两个兵团刚丢失,紧接着,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在河南永城一带被我军全线包围。而在华北,傅作义的困境也是愈发严峻,形势一片黯淡。外部压力已到极点,更令老蒋愤懑的是,就连原本誓言支持他的美国政府,也开始对他心生嫌隙。杜鲁门政府虽然才刚刚连任,可他在面对老蒋的请求时,竟然选择了冷漠的拒绝,让蒋中正的面子尽失。
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,老蒋的内心更是惴惴不安。形势如此恶化,居然连曾经支持他的美国,都有可能将他弃之不顾。最让蒋中正烦恼的是,即便如此,他的部队和内部依旧面临着许多动荡不安的问题。12月中旬,老蒋终于忍不住与副总统李宗仁商量起了与我方和谈的可能,甚至主动提出辞去总统职务,由李宗仁代任总统,代表蒋军与我方进行谈判。
展开剩余81%表面上看,这是老蒋的退让策略,旨在利用李宗仁出面作为“挡箭牌”,自己则继续在背后掌控大权,借机稳住自己的地位。但没想到,蒋军内部竟然迅速掀起一股风潮,要求老蒋立即下台,以示换血。这让老蒋感到无比焦虑,心中烦闷不已,感觉自己的一切都在走向崩塌。
此时,局势已近临界点,老蒋如何才能挽回局面?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决定首先保住杜聿明的30万部队,并确保华中的局势不至于动摇,这是他接下来稳住蒋家王朝政权的关键。
那么,谁能够帮助杜聿明化解眼前的危机?显然,是傅作义的华北部队。尽管傅作义对与我方的和谈持保留态度,但老蒋的心里已经有了判断——傅作义是唯一能够依靠的兵力。况且,经过部下的密报,傅作义似乎有可能与我方谈判,若是如此,老蒋更不能让傅作义留在华北。
蒋中正是个谨慎且多疑的人,绝不允许任何人有机会在与我方的谈判中占得先机。于是,蒋中正做出了决定,要将傅作义的部队转移到华中,绝不容许任何和谈的苗头浮现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老蒋派出了前军令部长、傅作义的旧识徐永昌,试图说服傅作义带兵突围南撤,但未能成功。接着,他又派出了军统头目郑介民,希望继续劝说傅作义。然而,无论派谁,傅作义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,毫不动摇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蒋纬国的身影悄然出现了,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几乎被历史遗忘的秘密行动。
1948年12月23日,蒋纬国匆忙飞抵北平。由于前两位使者的劝说没有任何进展,蒋纬国决定亲自上阵,但他心里也知道,若贸然出面,未必能如愿。这时,他想到找保密局北平的特工头子谷正文商量一番。蒋纬国一到弓弦胡同,就直奔谷正文所在的办公室,提出了自己的难题。
谷正文听到蒋纬国的来访,心中顿时有所警觉。见蒋纬国坐定后,他小心翼翼地开口:“二公子亲自前来,定有重要事情。请吩咐,卑职必定竭尽全力。”
蒋纬国端起茶杯,直截了当地说道:“父亲派人劝说傅将军突围南撤,却屡次碰壁。今天,我再次亲自来,希望能够通过你来商量解决之道。”
谷正文一听,立刻明白这其中的紧迫性,便语气沉重地说道:“徐永昌与傅将军有深厚的交情,难以说服,看来这件事不容易处理。你二公子与他并无深交,出面恐怕也难成。”
蒋纬国见他欲言又止,便直接道:“有话直说。”
谷正文看了看蒋纬国,眼中闪过一丝决定,“其实,若要处理此事,方法只有一个——绑架傅作义!”
蒋纬国闻言,愣住了。绑架?这简直让他难以置信。他迅速想象了一下,如果真把傅作义绑架了,消息一传出去,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,对蒋家的声誉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。更何况,他的父亲蒋中正从未指示过他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。
于是,蒋纬国摇了摇头:“不行,这太过激了,怎么能如此呢?”
谷正文却坚定地说道:“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!只有绑架成功,才能彻底扭转局势。到时候,傅将军的部队会在主战派的领导下突围,分头撤往南方,这一切就能迎刃而解!”
谷正文话语激烈,让蒋纬国心中动摇,虽然心底依然有不安,但他开始认真考虑这个计划。最终,蒋纬国决定按谷正文的计划进行。
第二天,蒋纬国与傅作义会谈了大约三个小时。在告别时,果然如预料那样,傅作义亲自将他送至停车处。然而,蒋纬国并没有按预定的信号与谷正文的埋伏人员联系,结果行动未能按计划进行。蒋纬国没有解释什么,回到南京后,谷正文向他询问原因,他只是淡淡一笑,没有多做回应。
这一切究竟发生了什么?为何蒋纬国会改变主意,放弃了绑架行动?这一点,成了一个永远未解的谜。
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,台岛解严,蒋家王朝已经不复存在,蒋纬国和谷正文都早已退休,蒋纬国才向谷正文道出了当年未能行动的真实原因。那一天,蒋纬国和傅作义的会面依然历历在目。傅作义当时神色疲惫,甚至在寒冷的天气里,也未能点燃香烟。蒋纬国递给他老蒋的亲笔信,傅作义看过信后,表示理解蒋中正的心情。
然而,傅作义坦言,面对如此险境,无论是突围还是坚守,都将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。蒋纬国听后,顿时陷入了沉思,最终放弃了极端手段。或许是傅作义的坦诚,或许是蒋纬国内心的良知,让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改变。
回忆起这段往事,蒋纬国感慨万千。1993年,蒋纬国与谷正文在台北公园偶遇,两人岁月已深,各自年迈。谷正文忍不住问他,为什么当初放弃了绑架傅作义的计划。蒋纬国坦言,事后他觉得自己不能越权行事,尤其是父亲并未指示过他采取这样的措施。
谷正文听后,苦笑着摇头,感叹道:“蒋二公子,您真是失误了。”
然而,历史的走向早已定型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